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食王传 > 第一九九章 绿豆

第一九九章 绿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王况从不认为人工林是森林,人工林品种单一,没办法保证物种的多样性,一个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的林子,是没有自我恢复自我更新的能力的。

人工林因品种单一,一发生病虫害的时候就是大面积的扩散,速度快到很多时候没人能控制,所以人工林只能称为绿化林,远不够资格称为森林。

真正的森林,应该有着多种多样的树木,灌木,杂草,自然生长的药材;有许多鸟,有许多昆虫,有走兽。

真正的森林,应该是从树冠层,到树枝层,到地面层,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平衡。这样的森林,物种多样,即便发生病虫害,扩散速度也是非常的慢,几乎都不需要人工干预,病虫害自己就能消失,这样的林子,才配叫森林。

所以,王况决定从这时候起就培养起人们充分利用土地的习惯,这时候培养容易,几乎家家劳动力都是属于稀缺资源,如果能不开荒,不毁林改地,只在田埂边上种的话,大家都能很快的接受。而且,耕地多了,人也照顾不过来,要是能集中到一起,不说旱年挑水省力不少,就是每天照料田地少走的路加起来,一年也能少走不少路呢。

两种豆芽王况都爱吃,黄豆芽吃的是个嚼劲,口感充实,而绿豆芽则是取其汁多且脆,两种豆芽的口感不同。

为什么生产豆芽是叫压豆芽,这和其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大抵上,人们都是用了个底下开了许多孔(或者说不开孔,而是在做木桶时不做结实来,让其可以漏水)的木桶,先铺上一层厚厚的棕树叶或是粽叶,也有人是铺稻草的,但铺稻草压出的豆芽味道不好,再铺上泡好的豆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厚厚一层新鲜的棕树叶或者粽叶,要厚,保证以后浇水时候水是慢慢的渗下去的。

铺好后,再削几片比桶内径略长的竹片,交错着压在上面盖着的棕叶上,要压实卡紧,每天早晚两遍或者早中晚三遍浇水,浇水量视水漏出的速度而定,漏得快就浇水勤快些,不过要是漏得慢了,那压出的豆芽就有比较重的腥味。以后随着豆子的发芽,自然就会慢慢的将棕叶拱起来,等拱到和木桶高度差不多齐平了,豆芽就算压得了。

其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压芽,比如说虹豆扁豆等等,但是,压芽也是要考虑效益的,你比如说用虹豆压出的芽,味道和用黄豆压出的没太大的差别,但是,虹豆本身一是营养丰富,压了芽不就浪费了?二是虹豆价格本来就比黄豆贵上许多,用它压芽也是大浪费,这一叠加起来,用虹豆压芽根本就是赔本的买卖,除非说是对口味特别挑剔的人,想换换新口味新吃法,偶尔为之。而花生压的芽是因其味道独特,有特有的花生香味,花生芽也粗长,所以用花生来压芽倒是可行。

找了木匠,箍了十几二十个木桶,一天压两桶,这样一来就可以一直轮换着压,整个冬天基本都不会断了豆芽的供应,如此,富来客栈又多了一道菜了。这次那个小食铺掌柜的给王况带的绿豆足有二百来斤,用他的话来说,反正绿豆贱得很,建安没绿豆,绿豆是长在大河一带的,自己回建安又没什么东西可带,寻思着小东家没准真能把这绿豆变废为宝,干脆,就多带些来,省得到时候小东家见了真有用的时候,又要花力气去找。

除了挑出一斤多颗粒饱满的,看着是熟透了的绿豆留着做种,明年再种外,其余的王况都准备用来压豆芽,因为没有别的吃法,所以这批豆芽可以说是收晚了点,太过成熟了,表皮大部分都已经开始变黄了,也只能用来压豆芽吃。

王况指望着等到明年,自己种下的豆芽收获了,把闽北最著名的小零嘴—绿豆簧给做出来。还有,如果绿豆收得早一点,绿豆的的口感就不那么粗,还可以做许多的东西,比如说做绿豆陷的月饼,做绿豆糕了等等,夏天,还可以镇绿豆汤喝,这可是解暑的好东西。

当然,这绿豆还是要孙家第一个种,然后再到第二年,建安人也不用怎么宣传,就会跟着种起来,王况也不想占用农田,他想让建州人提前养成把田埂充分利用起来的习惯,后世的闽北,八九十年代刚开始包产到户的时候,几乎是家家的田埂两边上都种满了作物的,中间只留一条狭窄的供人走的路,有时侯种得密的,都很难下脚。这些田埂边上有的种黄豆,有的种黄瓜,有的种扁豆,反正你就是找不到一条空着的。。

这时候,建州人口不稠密,农田基本是很多的,一户普通人家,都能有二十好几亩田,人均的耕地都有好几亩,但就这样,整个建安县的现有耕地还不如后世一个大点的乡镇多,这个时候,还是山林占了绝大多数的,如果按森林覆盖率来算,起码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后世的浦城县的森林覆盖率可都一直过百分之五十的,更何况这个时候?

浪费土地是可耻的,毁林开地是更可耻的,不能再像后世一样,滥砍滥伐,等到水土流失了,环境恶劣了,再来想办法搞什么退耕还林的勾当,破坏容易建设难,旦夕之间就可以毁了一大片林子,可要等这林子恢复了起码要等上个二三十年,而且这还是需要人工干预种植树木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