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食王传 > 第六一一章 微服去建东

第六一一章 微服去建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至于吴秀才,也等到了甘家人,在跟甘家人说明原委之后,已经天天的泡在了船厂里,跟在许老和春老他们后边熟悉楼船各部分的结构,大孔明灯还没那么早做,现在许老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造出大楼船来,建安侯说了,这是圣人的意思,能造多少就造多少,多多益善。

也正是在跟春老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李世民才知道,为什么王况敢说三五十年内或许可以做到从长安到东治几日可到的话来,许老春老他们几个可不笨,当初王况明知道人力不可能踩蹋让大飞车上天却还要用大飞车来试给他们看?这说明,如果能有一种机栝做到代替人力踩蹋的话,那么大飞车是绝对有可能做出来的而李世民联系到王况一直再默默的推广应用的风车来,就有点明悟。

李世民是等李大胆能够真正的下地自由行走的第二天才走的,他并不去建州,用李世民的话来说就是,建州现下里肯定有什么政策是他所看不惯但又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干脆,我眼不见为净,我不去了,建州这一亩三分地就丢给王二郎你去折腾了,只要你王二郎能让建州百姓安居乐业,不管是文也好,农也罢,只要是在朝前迈着步子的,那就尽管折腾,大不了,如果建州给你折腾烂了,我把建州人全迁到其他地方去就是。

相对于王况对大唐的贡献来说,一个建州,算不得什么。

让王况无可奈何的是,李世民离开东治港并不是去别州也不是回长安,他竟然搭乘了楼船往建东去了,说是要见识见识一下自己治下最远的县是个什么样子,王况拦不住也不想拦,徐国绪是想拦不敢拦,而微服出来的李世民,又没了那么大佬的羁绊,自然是更随心所欲,想去哪就去哪,没什么顾忌的。可能有人要说了,难道皇帝不用上朝的么?唐时代的朝廷可不像后来的朝廷,天天上朝,不管有事没事一呆就要半天的。在这个时候,皇帝的权力其实是大多都放到了各部及各相公身上去了,皇帝有一票否决权,很有点像是二元君主制,君是一个大头,各部相公也是一个大头,两个头有个头能发挥作用就可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但同时,皇帝可以任免臣子,臣子却没有选择皇帝的权力。

王况不想拦也是基于他的观念所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个皇帝,如果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呆在宫里,呆在长安那么窄的范围内,一切的信息都是靠臣子那边传递过来,时间长了,就真的要脱离了整个王朝的发展实际了,也有可能被臣子操纵于股掌之间,成为一个被人利用的傀儡皇帝,为什么明朝的时候,皇帝要出巡,反对的都是那些手握重权的文臣?那就是因为如果皇帝总这么出去习惯了,他们就不能一手遮天了,所以文臣们也怕,总是以种种借口来反对,什么劳民伤财了,什么荒废朝政了等等,但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皇帝继续呆在龙椅上,任由着他们摆布。

而同样的,即使你出巡了,大家都知道皇帝来了,那么出巡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大家都知道上头来人了,都早早做了准备,该遮掩的早就遮掩了,该擦屁股的早早就擦了个干净,所以皇帝下来看到的自然是底下一派升平,百姓生活和美的“大好时局”。这就和王况以前上学的时候,要检查卫生了,要检查什么了,总是会提前一两天得到通知,大家该打扫的打扫,该收拾的收拾,等上面来人了,看到的就绝对是一个井井有条的景象,曾经有某要人要去某菜市,结果被菜市场知道了,当天,菜市场上的所有菜价齐刷刷的降了至少一半下来,那个要人见了很是欢喜:好嘛,物价很稳定嘛。

而事实上呢?等他前脚离开,后脚菜贩们就把价格牌全换了。

眼下李世民难得一次真正的微服出巡,王况当然不会去拦他,相对于建州来说,建东的政令更为中规中矩,毕竟林荃淼受他的影响再多,也还是个受正统教育长大的士子出身,他的性格,在遇到王况之前就已经大致定型了的,受王况的影响远不如王冼那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程度

李世民要去建东,说到底王况还是有点不放心,最后还是将黄大和熟悉水性的苗九给安排着随李世民去了,还有跟着图虎来的那两个图家子弟也让他们一起跟着过去,有他们俩在,哪怕真发生了万一,楼船遇到了巨台风而散了架,至少也能保证李世民不愁吃喝,而黄大的脚上功夫高,要是陆地上碰到什么危险,最起码,他可以背起李世民就跑,至于李治,真要到那个时候,也只能自求多福了,同样的,苗九水下功夫好,他一个人就可以保证李世民在海中不会有什么危险。

玄奘也动身往长安去了,身上带着李世民和王况的亲笔信,有这两封信在,他并不用发愁到了长安之后的出路,一切,朝廷都会帮他安排妥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