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农家姝 > 农家姝 第1节

农家姝 第1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妹的学徒未到期,家里又没了积蓄,温秀才只好重新捡起写书的行当。他原来便有此爱好,但是并不写当下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偏偏爱写志怪小说,尤其在鬼故事题材上尤为拿手,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之大难临头各自飞》,《花好月圆人长久之我是倩女来索命》,《三生三世夫妻缘之死也要拖你下地狱》……

温秀才写书有两个习惯:一是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因为白天没有灵感;二是家里必须要有人在,而且一回头就能看见,因为他自己也会害怕。

温秀才文笔不错,灵感也多,就是书卖不了好价钱,因为属于冷门题材,喜欢看的人不多。

每当温秀才下地干活,或者出门办事,二妹就要独自一人带小妹。正是属于贪玩的年纪,村里又有许多年岁相仿的孩子,二妹就用宽长的布料把小妹绑在自己背后,然后去找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女孩有女孩喜欢玩的游戏,比如踢毽子、斗草、荡秋千;男孩有男孩喜欢玩的游戏,比如打弹弓、打仗、抽陀螺。

要是人数多,女孩们喜欢玩过家家,因为有小妹这件独一无二的道具,二妹每每能得到新娘的角色,剩下的那些,便需要通过“点到谁就是谁”的规则来选择,其中一个孩子口里喊着:“点点念念,桃花落落,豇豆绿豆,咔嘣三口,呸一口,呸两口,呸三口。”每说一个字,手指点到一个人,最后一个字落在谁身上,便是由这个人当该项角色。

要想入孙大娘的绣坊做学徒,首先要懂基本的针黹知识,因为有一场不算太难的入门考试。温秀才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育儿方法也与别人不同,比如其他人家里,就算生了男孩也不会花重心在教育上,更别说女孩子了,反正养到十几岁之后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如果对方付的聘礼多,便算是赚了,如果聘礼少了,便连养育了十几年的成本也捞不回来,当然更舍不得花钱替“别人家的人”铺路。

温秀才却不一样,他把两个女儿当儿子来养,并心心念念要培养个进士出来替自己长脸。彼时的科举不分男女,女子参加考试的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进入朝堂做官。

因此,温秀才娘子在世的时候,大妹虽然跟着学过针黹,但并没有当做女子的头等大事来重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目前也只会绣些海棠花、紫葡萄之类的小东西,针法上的瑕疵比比皆是。

温秀才找了隔壁的易婶子帮忙,教授大妹基本的针法知识,又走两里地到孙大娘的绣坊里,替大妹报了名,预备一个月之后参加测试。

学徒

二妹是万年不变的新娘子,其他女孩不同角色轮流做,有今天当新郎明天当恶婆婆的,有今天当丫头明天当小姨子或者小姑子的,还有媒婆、货郎、挑夫的,只要人数够,总能想到角色安排进去。

入学

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打基础,大妹顺利通过孙大娘家绣坊的测试,能留下来当,并且吃住都在绣坊里,算是替自己家省了一点口粮。

每十天才有半天的假期回家探亲,每次回来,大妹总能带些绣坊里不要了的学徒试验品或者裁剪后留下的边边角角的布料。因为大妹刚刚开始在绣坊里做事,无法这么快上手,没有多余的时间做私活。温秀才便捡些比较大块的布料积攒下来,存够了之后,托隔壁的易婶子帮二妹做衣服,那些小料子就随便缝补缝补,给小妹做尿布。

温秀才自己也学着拿针干活,经历几次惨不忍睹的试验之后,总算将将能把两块不同的料子缝在一起,易婶子有空也会帮忙做一些,小妹尿布的花费倒是省了下来。

说起隔壁的易婶子,也是个苦命人,未满四岁的时候,爹娘便先后走了,家里的房子和田地被划给叔叔婶婶,她和弟弟也被归给叔叔婶婶管。叔叔婶婶嫌养她费钱,便当做童养媳卖给易家。易家的公婆不是善人,指使她起早摸黑地干活,做得不好就打,做得好也要骂,等到十三岁和丈夫圆了房,才不到两个月就逼着要孙子,认定怀不上孩子就是她的错,拳打脚踢,手下没有轻重,而丈夫是个软脚蟹,对她没有半点维护,反而有时候还要冷言冷语讽刺。

好不容易盼着公婆都死膈应了,原以为好日子就来了,偏偏丈夫又染上麻风,被村里的人送去麻风村,见一面都是难事,相当于守了活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