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217章 淮南易主

五代十国往事 第217章 淮南易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割据淮南期间,杨行密实行轻徭薄赋、招抚流移,治愈了自“黄巢之乱”以来的战争创伤,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淮南地区恢复到战前水平。江淮地区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中心,就与杨行密的善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上对杨行密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以正面为主,十国春秋给杨行密的盖棺定论是不世出的非常之杰。

“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间,歼孙儒、擒赵锽、破杜洪、灭田頵,声罪汴强,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谓非常之杰不世出者矣。”十国春秋

杨行密爱淮南,淮南人民亦爱杨行密。

实际上,杨行密死后不到两年,军政大权就被权臣徐温把持,但徐温依旧不敢贸然篡位,而是先后扶持了杨渥、杨渭、杨溥,在历经杨氏四世统治之后,徐温养子徐知诰才敢正式取代杨氏,距离杨行密去世长达32年之久。

除了心怀宽大,杨行密的另一特点是勤俭不忘初心。曾经有一次,杨行密视察台蒙的工作,台蒙准备了排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丰盛的宴席,然而杨行密却面带不悦之色。等杨行密走后,台蒙发现杨行密遗落了一件贴身内衬,那是一件打满补丁的破衣服,台蒙赶紧快马加鞭追上杨行密,物归原主。杨行密捧着补丁内衬,笑道:“让你见笑啦。我出身穷苦农家,不敢忘本!”台蒙羞愧地无地自容,自此戒掉铺张浪费,亦崇尚节俭之风。

杨行密还发明了一项娱乐活动:用粗大的绳子穿铜钱,谓之“穿钱眼”。于是,他的邻居钱镠也发明了一项文化活动:用巨大的斧子砍杨树,谓之“斫杨头”。两位藩镇大佬互相意淫打嘴仗。

“穿钱眼”和“斫杨头”的文化侵略一直等到“徐许之乱”时,钱镠以子钱元璙娶杨行密之女,才算终结。有诗为证:

“钱眼杨头旧有谣,江南江北怨难消。

如今弄玉归萧史,龙种能谐引凤箫。”

权臣徐氏要花费32年的时间才能基本消除不是完全消除杨氏在淮南的威望,足见淮南人民对杨行密的感怀。这是后话。

杨行密死后,在扬州的宣谕使李俨,代表唐王朝,任命杨渥为淮南节度使,封弘农郡王。时大唐天佑二年90511月。

这位李俨,本名张俨,前宰相张浚之子,被赐国姓。朱温围攻凤翔,与李茂贞抢夺昭宗时,以“江淮宣谕使”的身份到扬州,赐给杨行密御衣,拜杨行密为正东方面军总司令东面行营都统,加封“吴王”,命杨行密讨伐朱温。此后李俨就一直以宣谕使的身份代表朝廷,长期驻留在了扬州。

五代十国往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龙种,是杨行密夸赞钱元璙的话,十国春秋记载杨行密的原话为“此龙种也!生子当如钱郎。吾子真豚犬耳!”

另外还有一个跟杨行密有关的有意思的事:在淮南江浙一带,有部分文献和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有“御史大卿”或“御史大宪”、“御史大”、“光禄大”等字样,当时的史官一脸蒙圈,这是个什么官?历朝历代的职官志并无相关记载,后来在广泛搜集整理各方资料后,才搞明白,原来杨行密的父亲叫杨怤,“怤”与“夫”同音,所以是为了避讳,把“夫”字改书做“卿”,或直接省略。

另外,在杨氏执政期间,“行”和“密”的同音字也犯讳,因此“荇溪”被改叫“菱溪”,“蜂蜜”也被叫做“蜂糖”。有诗为证:

“君王神勇慑扬滁,菱水蜂糖尽改呼。”

避讳,是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已被优化。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