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第一百二十六章声东击西 第四节 真话伤人

第一百二十六章声东击西 第四节 真话伤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日本军方估计,中日一旦开战,处在四分五裂的各地军阀统治下的华北地区,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军事抵抗。占据华北特别是河北省的各地军阀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重,不会拼出自己的全部实力进行抵抗。而且,即使抵抗,也是各自为战,不会形成有效的全面联合。随着各地军阀自己地盘的丧失,也会形成中国统一政府领导下的全面抵抗。但这个抵抗是不坚决的。见于中华民族有着数次曾被外族人征服统治的历史,所以,中国人的抵抗时间不会太长,效忠新的统治者的人会越来越多。

中国人不都愿做亡国奴,有没有敢于反抗的?当然会有,但无足畏惧。因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处在贫穷底层的中国老百姓谋生都困难,是不大在乎国家的安危的。知道爱国,有骨头起来反抗的都是些文人,而且是中国的极少数,难成大势。从北宋起,辛弃疾,只能在诗词中发发牢骚;岳飞、韩世忠,不必出手就被“自己人”给灭了。最典型的是文天祥,百无一用是书生,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明末清初,那些自以为“爱国”的文人士大夫,最后不是归顺掌权者就是隐于山林或埋名民间,顶多,搞出个“洪帮”、“哥老会”、“白莲教”的什么道门帮派,成不了气候。

结果,事实的发展果然如此。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调子喊得震天响的29军十万人,数倍于日军的人数,为了保存实力,突然撇下平津不顾,全部南撤,连自己的老巢保定都不要了。国民党从中央军到地方军在华北地区总计八十万人,有的部队竟然连日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跑得干干净净。

近年来,网络上有人无耻的为国民党军开脱,说这是“拿空间换时间”,为的是今后的长远抗战。既然是抗战,就应该有个“抗”的样子,起码要拿枪打上几下。可你“抗”了吗?连日本军的面还没看见就跑得无影无踪,光知道祸害老百姓,跑不掉就干脆投降。

所以说,日本人在抗战以前的推断是很准确的。

说说真实的历史,其实这是一个很触及实际、很伤人、可是又不能不说的问题。

2005年,各国人民大张旗鼓地纪念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四十周年。从1939年法西斯侵略战争开始,到1945年法西斯灭亡战争结束的六年时间,世界各国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统计数字很快在《维基百科》上被公布了。

从数字中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前后经历了十四年战争时间、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其实并不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死亡最多的国家是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苏联。苏联二战共有2680万人死亡,其中正规军队死亡人数有890万人(一说1400万人)。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九十年代以后,统计的数据约1800万。其中士兵死亡人数约148万,其中**135万,共军(包括游击队)约10万-12万多,其余为平民。

其他国家不用看了,对我们要议论的主题关系不大,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前面咱们说过数字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讨论了。

这里谈的是绝对人数。如果以总人口中的死亡人口比例来对比看,中国人在十四年战争中的死亡人口比例将远远低于许多参战国家。甚至远远低于中国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那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消失。

对于中国死亡人数不高于苏联、死亡人口比例也远低于其他各国的原因,有历史学家分析说,这源于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当“顺民”的人生理念“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的民族观、爱国观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人不大习惯把这个国家看成是“我的”。谁统治这个国家。对“我”来说都一样。不管谁统治中国、掌握政权。老百姓都一样遵从,不去计较。

这一历史发现其实最早是日本人发现的。

日本是个领土面积狭窄、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日本人为了民族生存,自明治维新以后,就把身边地域广大的中国当作自己的侵略对象。日本人又是个极为精细到极致的国民,这个民族要做什么事情,不会莽撞行动,一定会在事先做好周密的调查。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日本人为了要对付中国。很早就有了明确利益目的并早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摸准了中国的软肋,在有了充分把握之后才付诸行动。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从满清末年,甲午战争前后,就不间断地对中国大陆包括历史地理进行实地调查。到了抗战爆发前的二三十年代,日本已经在军界、政界、学界形成了一大批地道的中国通,对中国大陆及社会的诸多情况了如指掌。

比如开战前日本的学者智囊就推断:中国人不是一个尚武善战的民族。中国自古以来流行的儒家学说本质上是排斥武力,讲“仁政”的。中国自北宋开始,一直是异族辽、金、元这些地方小民族侵略的对象。比如。辽进中原、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到了近代清灭明朝。都是从华北这个地方开始的。特别是元灭南宋、清灭明朝,从华北向南,占领最后大半个中国,作为小民族的元朝、清朝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主要的前驱兵力都是华北那些河北、河南、山东的“北方中国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