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无奈三国 > 第五百零五回 喜

第五百零五回 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庶鬓角流汗的说道:“主公。以农立国。乃是千秋之本见。商人性薄,见利而忘义。而世人又多贪利。见小利而争相趋附。这必将动摇农之根本。国无粮则必乱。那时节,其产生地危害。恐要更甚于世家望族之害。”

“嘿嘿。元直此虑,虽有所见。终是不全。所谓:同行向争。商人倾扎。更是激烈。这就如同天道循环,日月圆缺一样。这都是定理。行商的人多了,其获得利益必然减少,务农的人少了,其获得利益必然提高。世人趋利,也不过是在两者间奔走,维持平衡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引导这种平衡。维持这种规律。国家的储备存粮,以及储备货金,皆是如此用。而土地国有,禁止了土地买卖。也可为那些趋利从商的人留下最后的生存资本,使其不会流离失所,一无所有,进而艇而走险。”

“何况,工商之道,打工跑腿者众,坐享其利者少,这些最底层的工商业者,比之务农,也强不上几分,这种平衡的作用,也就更加得明显。而至于元直所说,商人性薄,见利而忘义,更不过是一种偏见。岂不闻,仗义每多屠狗辈。须知:这商人经商,若无诚信,那也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地。更为同业者所挤弃。而若是国之不强,在外行商之人所受待遇,更是惨不可言。如此,商人又怎么会不顾全国家的利益?越是大商人,他与咱们国家的利益关系,越是紧密一致。不会被人收买。而那些会被人收买的小商人,对咱们也是影响不大的。而且,那些小人,即使他不是商人,也一样会被收买地。”刘明兴致昂昂地向徐庶解说道。

这又是让徐庶大吃一惊的新理论。徐庶随后又向刘明提问,刘明也随即又对徐庶解答。

渐渐的,遂演变成徐庶在向刘明不断地请教了。这两人一个求知欲大发,欲求不满。一个是自从和杨军,方正,郭嘉他们完善讨论,妥协之后,就在没和别人说过,此时也是不吐不快。当然了,这也有点贼不打,三年自招的意思。刘明憋了这些话,可不知三年了。

徐庶高兴得想到:天意这种东西,那可是大道所在,乃是圣人方可窥见的东西。如今主公竟然也能窥见天意。足可见主公一统天下,那是必然的了。绝不会有任何的偏差。

可徐庶欣喜之余,徐庶的那点文人宁性却也有了一些发作。难道自己差的就那么远么?难道自己所担心的就那么不值得一虑吗?

徐庶以惶恐之心,执拗之情,向刘明问道:“主公。虽天意早有定数。但人力也不可不尽。坐享其成,则天也厌之,天也弃之。我等虽愚陋,可也要尽人事以安天命。如今,远且不说。单论主公土地国有。那些如今依附于主公的臣下,尽受主公的封赏。也皆都富裕。他们之闲财,如不用于购买土地。

则无处可去。闲财无可生利。积怨之下,岂不是祸端?毕竟世人愚鲁者众,贤明者少。不为功利,只是一心为民者,也不过是主公驾下的寥寥数人矣。”

刘明高兴。徐庶这个家伙真不错。是一个好苗子。就冲着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就值得大力培养。有这么一个和自己一条心得帮手,实在是太好了。

刘明高兴的向徐庶说道:“元直。你来咱们幽州时日尚短。有些地方,你可能还尚未了解。不过,这也不怪你。咱们大汉向来乃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如此,这就难免有所偏差。那些吞并了大量土地的世家豪族,更是可以藏纳大量佃户,部曲,称霸一方,进而成为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可咱们幽州如今却乃是以农业为根本,以工商为血脉,以知识为灵魂。那些家有余财者。皆都可以把钱财投资在工商之上。其所得之利。甚至要远远多于投资土地务农之道。。

世家豪族,更是可以此为根基发展生存下去。如此,他们获利颇丰,也不会与咱们为敌。而他们所世代累积所获得的积蓄。

那也不过是众多的财物,而不是人力,故此,对国家的稳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如此,元直可明白?”

“嗡--”又是一次观念的冲击。徐庶脑袋又是一片混乱。如此按着刘明的说法,确实是不会有什么土地争夺的问题了。毕竟普通的世家望族,所希望获得地也不过是财富而已。

聚集更多地附庸,意欲谋反。那绝对是在少数,就算因此被消灭了,那也不足为过,更不会引起什么不良的反应。但是,这种方法。岂不是又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