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七十章 昌平州,皇陵卫

明末大军阀 第四百七十章 昌平州,皇陵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哈哈!”

数千蒙古兵跟在吴赖的后面,策马冲向昌平州城墙,但是却依然被城头上的炮火、火铳和箭矢挡住,双方一阵对射,吴赖看着一个又一个部下倒在城外,却始终找不到抛掷绳索的机会,此时城头上的守军非常多,那些皇陵卫兵马已经打红了眼,虽然射击的准头很差,也没有胆气与清军野战,却可以依托城池死守。

蒙古正蓝旗固山额真吴赖亲率部齐射攻城,蒙古正蓝旗一万一千铁骑之中,只有两千人披甲,但是装备骑弓的人数却有八千多人,此时这八千多人正在高速在城外飞奔,如同飞蝗的箭矢不断射向城头,给城头上的守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豪格对身边的部下说道:“立即告诉吴赖,要是今日太阳落山之前拿不下昌平州,就提头来见!”

吴赖顿时吓得脸色煞白,随即回头望去,只见豪格与阿巴泰也率部赶来,二人飞快的策马来到吴赖这里,然后豪格一鞭子抽在吴赖的脸上,怒声说道:“你现在就带人冲上去,你正蓝旗兵马死光之前,不准一个人撤下来!”

京城以北,昌平州。

昌平州城始建于大明景泰元年春正月辛巳,位于天寿山之南。

昌平州的城池初为正方形,而后修建新城,与旧城共同组成“日”字形,到了明末之后,新、旧城合并为矩形。

据《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记载:“景泰元年春正月辛巳命于天寿山之南筑城,周围十二里,以居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并移昌平县治于内。”此城名曰“永安城”。

景泰三年昌平县徙永安城。此时的永安城为正方形,东南西北围约六里,“墙高二丈一尺,周围一千四百九十二丈九尺八寸,垛口两千九百八十六个”。城东、西、南三面环池。城墙四角设有箭楼,北面设有城门,“筑东、西、南三门”,“俱是重门券城,外施箭楼,内建楼子,皆奏讨内官监官匠修造”。

阿巴泰笑着说道:“那倒不至于,不过也仅限如此了,让吴赖休整片刻,然后再攻,一定能拿下昌平州的。”

昌平州的明军全部都是皇陵卫的兵马,此时虽然畏惧清军,但是在关键时刻,竟然也爆发出巨大的战力,超常发挥的将突入城中的数百蒙古兵撞了回去!

此时豪格与阿巴泰目瞪口呆的看着大批撤回来的蒙古兵,万万想不到已经突入城内的兵马,竟然能被明军赶出来。

大明正德元年,昌平县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正德三年,降州为县。正德八年,复以昌平县为昌平州,仍领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昌平逐渐成为大明的京畿重镇。

后因陵卫续设益多,于是在城南复筑一城连之墙。“新城接约四里,余门一,名曰小南门。其重门券城、箭楼、楼子俱是狭小。

墙高减旧城四尺,东、西、南三面周围八百四十丈五尺,垛口一千六百九十二个”,并且仍然保存了旧南城墙外的池,使其成为城内河,南城的东、西城墙设置水门以便池水进出。而此时,环新旧二城“城濠旧者略深阔,新者甚逼窄”。

昌平州城如此完备、坚固,城中还有大明诸皇陵卫兵马,兵力至少在四万以上。

当然,这些都是账面上的兵力,城中实际上有多少兵马,至少要在账面的数字上打个折。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