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 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号

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后,到了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这一支更是获得了故周旧地,位列诸侯,这就是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的由来。

秦地小宗崛起,作为晋国六卿的主宗那边也不差,三家分晋,建立了七雄中的赵国。

嬴姓赵氏,自此在七国中独占其二,乃为赵、秦。

是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姓氏!

所以按上古时候的习俗,秦始皇应该叫作赵政。

其实在两汉及先秦时代,是绝不会把秦始皇称为“嬴政”的,事实上也确实在古早年代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嬴政”的记载,因为汉左右的史家,生活年代距秦和战国都不远,对于古姓氏文化并不陌生。

上古时期,“姓”跟“氏”是两种概念,所谓“姓,别婚姻;氏,分贵贱”。

同姓则意味着同源。而氏则不同,氏的来历大概有这么几种,一种是以封地为氏,一种是以官职身份为氏,还有一种是以先祖为氏,这种大多是各诸侯的公族。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始祖是尧舜时期的伯益,就是那个拒绝了大禹的禅让,最终让夏启终结了禅让制的伯益。

伯益的后裔传到了商朝末年,有恶来、季胜两兄弟,这两人都是商纣王的大臣,在与周武王的对抗中,恶来力竭战死,季胜兵败后投降,成了周武王的臣子,恶来的子孙就投靠了季胜。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开头就说: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而赵人和秦人是同一个祖先。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在立国一百五十八年后被秦所灭。

亡国后的赵姓族人主要分为两系:一系是代王赵嘉的后人,被封在天水郡,即天水赵氏。

季胜的四世孙造父是周穆王的御者,就是战车上的车夫,是天子皇族的绝对心腹,因破徐有功被封在“赵”这个地方,成为了贵族,于是这些嬴姓族人便以赵作为氏。

而恶来一支的子孙此刻作为宗族,同样也随称赵氏!

到了周孝王时期,恶来的五世孙非子,因给周孝王牧马有功,被封在“秦”地。

“秦”很小,才几十里地,秦地与赵城很远,于是恶来后裔非子这一支,也就跟赵氏主宗逐渐分开来了。

但是因为造父对其宗族有收留之恩,秦地这一支,仍旧使用赵氏,未曾改变他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