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 第010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第010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要继续深究这一项任命的原由,那里面可就包含了太多的意味了。比如大帅对新平州系的态度,这项任命里到底是为了加强还是分化?如果是加强,为什么把李诚中的地位凸显得那么高?几乎等于在平州系里新扶植出来一个“营州系”?可如果是分化,为什么平州系的官员在这次任命中大获丰收?

另李诚中惊喜地另一个原因,是他骤然拔至游击将军这一高位。由宣节校尉至游击将军,从正八品上到从五品下,这个提升委实太过惊人。不过再想想李诚中收复半个营州这件事,倒也算合乎他的大功。更何况以柳城军使、燕郡守捉使的差遣,也只有将军之阶别才能符合他如今的身份。

当然,以上官职都还需要报长安朝廷,周知裕和张在吉的任命都需要政事堂批复——这个批复几乎没有什么通过不了的道理,而李诚中的任命则仅仅需要知会朝廷即可,节度使对五品以下官职具有任免权,报到长安只是为了备案而已。

收获如此巨大,李诚中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刘知温的催促下,他才反应过来,上去接下了自己的告身。

另外一份告身则有些出乎李诚中的意料,榆关守捉使的职务被授予了赵在礼。李诚中略略想了想,明白了里面的那些弯弯绕。赵在礼没有军功,他甚至一仗没打过,之所以能够被授予榆关守捉使,恐怕和他身为赵珽庶侄有关,甚至可能是周知裕为了赢得赵家支持而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李诚中竖着耳朵努力的听着,他和冯道打交道也有大半年了,看过不少文书和典籍,对古文的接受度也高了不少,此刻听了个大概,或猜或蒙的明白了些刘知温所念文书里的意思,到了最后,终于听到了关键的地方:重置营州!

当年大唐在关外设安东都护府,营州一地设营州都督府,纳入安东都护府管辖,是掌控东北各羁縻州的中心所在,此刻的重置营州却并非重置当年的营州都督府——卢龙节度府没有这个权力,而是设立如平州一样的军州——当然仍要报长安天子。同时在营州之下设柳城军城和燕郡守捉城。

又见刘知温取过两份告身,当堂宣读,一份是给周知裕的,任命周知裕为平州兵马使兼营州兵马使,晋宣威将军,秩别从四品上。李诚中注意到周知裕原有官职中的榆关守捉使没有了。

另一份是给平州刺史张在吉的,以张在吉“兼使持节营州诸军事”,也就是说以张在吉为平、营两州刺史。当然,军事是管不了的,仍然还是管民政。

周知裕上前领命接过委任,张在吉在平州,他的告身将由节度府派专人送去。

现在李诚中的正式军职是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游击将军,秩别从五品下!这个职务在卢龙军中已经跻身高层行列,今后的节堂军议都会有李诚中的一张凳子。同时,李诚中还将拥有自己的将旗,别人见了他之后,终于可以称呼一声“李将军”!

李诚中踏踏实实的安心坐在自己的那张小凳子上——那是一个圆形的木墩,这个时代被称为“绣墩”,和身边几个眼生的军将见了礼,听了几声“恭贺”之后,心满意足的倾听着下一项事宜。

就见节度判官刘知温继续打开另一份文帛,然后开始宣布下一项任命。

成立河北行营,大帅刘仁恭自兼行营招讨使,义昌军节度使刘守文任招讨副使,义儿军都指挥使刘守光任行营都虞候。

以霸都骑为前军先导,即日南下;

这两份任命一公布,便宣告平州系保住了营州这一胜利成果,李诚中大大松了口气,当然,他还期待着下面的任命,接下来

就该到他了。

只见刘知温又取过两份委任,打开一份大声念了起来。

当李诚中听到“以平州军前营指挥使李诚中为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晋游击将军”时,心里一阵激动,忍不住差点内牛满面啊,他只想立刻大喊,好将那份激动之情宣泄出来。军城使和守捉使都是独立性极强的军事长官,在各自的军城和守捉城里是独挡一面的最高军职,有了这个职务,李诚中才算真正立起了自己的山头!

当然,他这个山头仍然打着浓厚的平州系标签,仍然在营州兵马使周知裕的节制之下,但是,现在的李诚中已经不同往日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军事角度来说,在藩镇内部,这个时代的军城和守捉城,相当于后世行政省里的国务院直辖市,柳城和燕郡与营州之间的关系,就像后世青岛之于山东、大连之于辽宁。成为柳城军使和燕郡守捉使以后,李诚中与节度府形成了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在节度府的允许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建立和征募自己的军队,他手下军官的任命只要向节度府报备即可。而对于周知裕来说,李诚中需要承担的是“听调”的责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