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80章 齐王教子:权位与道德的较量

第180章 齐王教子:权位与道德的较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齐王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权力,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格的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414、昭帝宽仁,燕王悔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燕地土地贫瘠,北面迫近匈奴,那里的人民勇敢但缺少深谋远虑,所以告诫他们说:“荤粥氏没有孝行而心怀禽兽般的恶意,以盗窃掠夺侵犯我国边民。我诏令将军前去征讨他们的罪行,万夫长、千夫长等三十余人前来,都举着他们的军旗,奔赴战阵。荤粥将领们迁移驻地远远离开,北州得以安定。”所谓“要全心全意,不要心怀怨恨”,是指不要使燕王依从燕赵一带的习俗去怨恨匈奴。“不要背弃德义”,是指不要背弃君臣间的道义。“不要放松警惕”,是指不要减损武力装备,要经常防备匈奴进犯。“不是教授礼义的人不能让他随军打仗”,说的是那些不熟悉礼义的人是不能让他们随军参战的。

后来武帝年老长逝,而太子不幸早逝,还没有确立继承人,而燕王旦派使者来上书,请求在长安宿卫。孝武帝见了他的上书,十分生气,猛击地面说:“生下儿子就应该把他放到齐鲁讲究礼义的地方,却把他放在了燕赵一带,果然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不服从朝廷的迹象已经出现了。”于是派使者到燕国去斩了燕王的使者。

后来武帝驾崩,昭帝刚刚即位,燕王果然心怀怨恨而希望大臣们能支持他。燕王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应当即位,就与齐国的儿子刘泽等图谋叛乱。他扬言说:“我哪里知道弟弟在帝位!现在立的乃是太将军的子儿啊。”想发动军队攻进长安。事情被发觉后,按律当受诛杀。昭帝因为念及兄弟恩情宽厚而忍让,就抑制住此事不再追究。公卿大臣请求派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御史等人一起去燕国告诫燕王。他们到了燕国,分别在不同的日子里一一去见燕王责备他。宗正主管皇族宗室属籍的簿录,先见燕王,列举昭帝是武帝的儿子的情况。侍御史再去见燕王,以法律责备他,质问他:“大王图谋发动叛乱的罪名已经明白,应当受诛杀。汉朝有明确的法律,大王犯了纤介小罪过,就应当判处死刑,怎能宽容大王呢?”他们用法律条文来打动震慑燕王。燕王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心里惊恐。公户满意熟读经术最后见燕王,述说引证古今的通义、国家的重大礼节及文采和雅致。他对燕王说:“古代的天子必定内有异姓大夫,用来端正皇族骨肉之亲;外有同姓大夫,用来端正异族的情分。周公辅佐成王,杀了他的两个弟弟,所以治好了天下。武帝在位时,尚能宽恕燕王。现在昭帝刚刚即位,年纪幼小,没有亲政,把政事委托给大臣。古时处治罪犯不偏袒亲戚,所以天下得以治理。现在大臣辅佐政事.执行法令直行使权力。没有敢偏袒阿谀之人.恐怕不能宽容大王了。大王可要自己谨慎。不要使自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于是燕王才恐惧地认罪谢罪.叩头谢过。大臣们想使兄弟和好.所以用法律来伤害他。

读完这段历史,我们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与警示。昭帝宽厚仁慈,对待兄弟恩情宽厚,抑制住燕王的叛乱意图,不轻易动用刑罚,而是以德服人。燕王旦在经历一番教诲后,恐惧认罪,叩头谢过,这都体现了昭帝的智慧和仁慈。

这段历史教会我们,面对问题时,不应轻易动怒或诉诸武力,而是要冷静思考,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昭帝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宗正与太中大夫公户满意等人的劝诫,让燕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冲突。

此外,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原则和底线。燕王旦之所以叛乱,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应当即位,这是对原则和底线的挑战。而昭帝坚守原则,不轻易让步,这也是他能够成功平息叛乱的重要原因。

最后,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勇敢面对,不要轻易放弃。燕王旦虽然心怀怨恨,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认罪谢过,这是他勇敢面对困境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段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问题,如何坚守原则和底线,以及如何勇敢面对困境。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