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智慧解码: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81章 昭帝明智:燕王叛乱与封国废立

第181章 昭帝明智:燕王叛乱与封国废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综上所述,《伯夷列传》不仅是对古代贤人的颂扬,更是对天道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与变数,只有坚守信仰、积极进取,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爱的,常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算是好人呢?他们积聚仁德保持纯洁的品行,却仍然饿死了!再说七十位弟子中间,孔子只有颜渊是特别爱好学习的。然而颜渊常常陷于穷困而且总是吃不饱饭,最终早早地死去了。天道报施善人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杀害无辜的人,吃人的心肝就像喝汤一样,凶狠暴戾恣意胡为,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竟然能够长寿而终老。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天道报施善人的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到了近世,有些人操行不轨,违犯忌讳,却终身安逸享乐,财富丰厚且世世相传。有些人选择地方去实行自己的主张,得到机会才发言,不走直路而走斜路,不是为了公正而发愤图强,却因遭遇灾祸而受祸害的,这样的人多得数不胜数。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假如所说的天道就是如此,那么这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志向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共事。”也各自按自己的志向行事。所以说:“富贵如果可以追求得到的话,即使是执鞭之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到的话,就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要经过寒冬之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整个社会都混浊的时候只有正直清高的人才能显现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这种人有高尚的品质吗?

有道德的人痛恨自己死后默默无闻而名声不被称颂记载。贾子说:“贪财的人为财而死,壮烈之士为名而死,贪求权位者以权力为其目标。”同样明亮的东西相互映射而对照,同样种类的事物彼此吸引而结合。云跟着龙兴起,风跟着虎呼啸,圣人一旦作出表率而万物就会效仿。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孔子才更加显扬。颜渊虽然笃实好学,附随孔子之后才能更加显着。隐居的人士,有时也弃世隐居,这些人名声埋没而不被称颂,可悲啊!里巷的人,想要磨炼操行树立名声,如果不依附于出身高贵的人,怎么能留名于后世呢?

天道是均等的,但行善却因人而异。贤良的人虽然饿死,盗贼却聚在一起。吉凶祸福相互倚伏,报应施与相互纷乱。孔子很少谈论命运,这是我从前就听人讲过的。可叹那些洁身自好的士人,不依附权贵!

《伯夷列传》是太史公司马迁的一篇杰作,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代贤人伯夷、叔齐的人生轨迹,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困惑。通过深入研读,我发现其中蕴含着对天道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先,司马迁在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会遭遇不幸?这实际上触及了天道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的儒家观念中,天道是公平的,好人应该得到好报。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这使得人们对天道产生了怀疑,对人性产生了困惑。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司马迁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他指出,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虽然功勋卓着,但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相反,有些品行不端的人却能飞黄腾达。这似乎在暗示我们,天道的公平并非绝对,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才是导致命运多舛的主要原因。

此外,司马迁还提到了孔子所说的“志同道合者不聚”,这进一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时,人们往往会因为观念、立场的不同而产生分歧。这种分歧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还可能使个人的理想难以实现。

面对这样的困境,司马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畏权势,不惧困苦。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天道的公平,而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幸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